您的位置:首页>中国MAB简报
中国MAB简报 时间: 2018-01-16   来源:   【 |  | 】  【打印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方案研讨会召开

  2018年1月15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方案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召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MAB)主席许智宏院士、王振宇副秘书长,国际动物学会(ISZS)主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CNC-DIVERSITAS)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实验室主任罗泽研究员等专家及项目工作组主要成员等参加研讨会。

  自2015年起,ISZS与中国MAB秘书处共同推动CBRN成员单位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监测体系,协助保护区提升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能力。已经在广东车八岭、吉林长白山、四川龙溪-虹口等自然保护区开展示范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技术方案”。本次研讨会对监测技术方案进行了评议,讨论了野生动物监测项目的发展方向,希望进一步推动在CBRN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示范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介绍了野生动物监测技术方案编制、试点示范进展及成效,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监测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此外,华中师范大学张洪茂副教授生动描述了以“鼠-种子”系统为指标的评估森林更新与健康的监测方法。经过讨论,专家对项目组在保护区开展的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该项目的推进和监测方案的修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建议:

  一、总结2015年以来示范试点工作的成绩,鼓励与科研院所联合,发挥研究单位优势,结合现有资源力量和先进技术,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加快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促进论文等科研成果的产出,使之紧密结合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服务于管理和科研监测需求。在示范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的标准化、常态化和科学性,通过CBRN平台和“一带一路”倡议,向国内外保护区进行推广,争取多方参与。

  二、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技术体系要将卫星遥感、近地面无人机监测、地面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综合监测技术体系。进一步考虑监测示范试点的布局和规划问题,将示范试点工作与我国主体生态功能区相结合,为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借助MAB的行政资源和宣传平台,尽快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建立专业、分工明确的专家和技术队伍,通过培训、会议等多种渠道向保护区宣传监测的重要性,调动保护区参与的积极性,争取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部等部门立项以获得业务经费支持。野生动物监测项目还可考虑采用技术服务形式,提高数据分析挖掘能力,通过为保护区提供有偿服务等手段筹措经费。

  最后,许智宏主席指出,规范保护区监测系统,不仅有利于促进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提升,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也为整个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张知彬研究员在会议总结中表示,要加快推动监测系统标准化,完善机制,争取经费支持,秉承习近平主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指导思想。

  此次会议对深化中国MAB与ISZS的合作,推动建立保护区标准化、规范化的监测体系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传真:010-68597591 办公室电话:010-68597591 邮箱:mab(at)cashq.ac.cn[将“(at)”替换成“@”]
人与生物圈编辑部电话:010-68597516 邮箱:mabmag(at)163.com[将“(at)”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