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概况
概况 时间:   来源:   【 |  | 】  【打印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在国际上的一项创造性工作,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hinese Biosphere Reserves Network, CBRN)成立于1993年。截至2023年12月7日,网络成员已经从成立之初的45家增加至200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开展保护区能力建设和理念培训的教育平台。

  该网络的成立与发展存在客观必然性和紧迫性。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保护区。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约2700个保护区,保护了我国大量的天然林、湿地及大多数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在中国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初始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及时抢救尚未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以保护重要的原始本底。但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封闭式保护仍然要经受自然和人类引起的各种干扰,尤其在中国的大多数自然保护区中还有世代生活的当地居民,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是他们维持生命系统的重要支柱,从而导致自然保护区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便难于实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实施后,一种新型的自然保护理念——生物圈保护区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设立就是要强调把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而找出一条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又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自1979年中国第一批生物圈保护区被批准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以来,这一新的概念逐渐被从事自然保护事业的科学家、管理人员以及政府决策人员所接受,原有的传统方式逐渐改变,由此建立起各种新型的科学管理模式,使自然保护区逐渐走上一条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对中国的自然保护事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CBRN除了加强内部建设以外,还注重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CBRN曾经开展的上百个项目中,绝大多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和承接项目的保护区合作进行。这些项目通常比较小型,灵活多样,包括会议、研讨、评估、培训、互访、出版等等。通过CBRN的网络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援助得以发挥其种子资金的作用。CBRN还曾与美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德国和韩国等国家,以及东亚生物圈保护区网络(EABRN)、海洋生物圈保护区网络(SeaBRnet),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如保护国际基金会(CI)开展合作。其中,与东亚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合作互动,对中国传播生物圈保护区理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今后,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将加强网络内部建设和对外交流,使其成为中国保护区的核心力量,特别是发挥其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的表率作用,通过它们摸索出更多的经验,使中国其他更多的保护区加入网络。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传真:010-68597591 办公室电话:010-68597591 邮箱:mab(at)cashq.ac.cn[将“(at)”替换成“@”]
人与生物圈编辑部电话:010-68597516 邮箱:mabmag(at)163.com[将“(at)”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