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聚集打斗以争夺交配权的影像
近日,在黄龙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张家沟,此前布设的红外相机阵列成功拍摄到野生大熊猫聚集打斗以争夺交配权的影像,这是保护区自开展同类监测工作以来的首次发现。
野生大熊猫平时以独居为主,每天活动范围有限。到了每年一度的发情季节,它们会更加频繁地活动和聚集,并寻找较平缓的区域作为求偶场。为了打败竞争者,雄性个体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打斗技巧,并发出高亢的吼叫声。经过持时约15分钟的竞争,胜利者多次向雌性个体发起交配行为,二者相伴的时间超过5小时,此间无其他雄性个体靠近。据预计,该头雌性个体将于今年年底产下其2018年有记录以来的第三只幼崽。
科学研究表明,野生大熊猫在5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平均1.5-2.5年一胎。发情期一般在每年4-5月,在此期间,雄性个体会追踪雌性的肛周腺留下的激素,一旦与其他雄性遭遇后便会打斗,以争夺交配权。
黄龙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是岷山大熊猫核心种群栖息地的重要连接带和核心分布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0年,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黄龙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雄性大熊猫为争夺交配权而发生打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