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成员资料
成员资料 时间: 2014-11-13   来源:   【 |  | 】  【打印

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24年,天目山保护区通过扩区的方式,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所处区域: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

  地理坐标:北纬30°18′—30°25′,东经119°23′—119°29′。

  海拔:240—1556米。

  总面积:54700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温带阔叶林或林地。

  物种记录:。

  主要人类活动:生态旅游、生态产品生产等。

  特殊标识:巨树的王国,拥有世界最古老的银杏群落之一,2000年以上的人类活动,儒释道延续几百年的自然保护,中国第一个以扩区方式建成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一般性介绍:

  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因与保护区外的东天目山主峰大仙顶(海拔1479米)相对,两峰巅各有一池,池水长年不枯,宛如双目仰望苍穹,天目山由此得名。保护区的森林景观可用“高、大、古、稀、多、美、奇”7个字概括。在这里,分布有全球同类树种中高度最高的金钱松,面积最大的柳杉古树群,最为古老的野生银杏群落,稀有的仅存5株的野生天目铁木和仅存1株的野生羊角槭。这里还是90种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其中有37种以“天目”命名,24种为天目山所特有。保护区是745种动物的模式标本产地,有127种动物以“天目”命名。这里还分布着黑麂、梅花鹿、白颈长尾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天目山古为宗教名山,东汉道教经典《大臧洞渊集》列天目山为第三十四洞天;传为道教宗师张道陵出生和修炼地。现在还留有张公舍、张公洞、丹池等遗迹。佛教起于东汉,元、清时期佛事鼎盛,兴建了规模宏大的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等禅寺、禅源寺等寺院,高僧倍出,屡受皇恩。日本、高丽、印度等国不断有信徒前来参禅学法,因而成为一座佛教名山。自古以来,不少名人在天目山留下了踪迹:李白吟诗太白石,白居易感怀新妇石,洪咨夔藏书闻履阁,袁宏道听雷山道中,李时珍采药莲花峰,乾隆帝敕封“大树王”,徐志摩山中有笔记,徐悲鸿泼墨四面峰,胡适题联开山殿,周恩来讲演于“百子堂”,等等。

  更多信息请参阅保护区官网:http://www.cntms.org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传真:010-68597591 办公室电话:010-68597591
人与生物圈编辑部电话:010-6859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