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成员资料
成员资料 时间: 2014-11-13   来源:   【 |  | 】  【打印

九寨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99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所处区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地理坐标:北纬32°54′—33°19′,东经103°46′—104°04′。

  海拔:1998—4764米。

  总面积:106090公顷,其中核心区58915公顷,缓冲区5382公顷,过渡区41793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红豆杉、独叶草等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绿尾虹雉等野生动物。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温带阔叶林和林地,山地及丘陵混合生态系统。

  物种记录:鸟类至少140种。

  主要人类活动:旅游。

  特殊标识:高山喀斯特湖泊群和瀑布群。。

  一般性介绍:

  九寨沟以高山喀斯特湖泊群和瀑布群为主要特色,集湖、瀑、滩、流、雪峰、森林及藏族人文风情为一体。因其独有的原始自然美,变幻无穷的四季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

  九寨沟在“Y”字型结构的河谷地带,有大小湖泊114个、瀑布群17个、钙华滩流5处、泉水47眼、湍流11段;海拔高度从1996升至4764米,在12座雪峰之间穿林跨谷。湖泊宝石般镶嵌在山谷之间,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倒映湖中,美丽如画。保护区四季景色迥异,呈现不同色彩和风韵:春明媚、夏灿烂、秋绚丽、冬圣洁。翠海、叠瀑、雪峰、彩林、藏情、蓝冰被誉为“九寨六绝”。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岷山山脉,历经多少个世纪的冷暖变迁和陆地抬升。由于最终因秦岭遏制了西北高压寒流的侵袭,岷山山脉成了许多动植物的“避难所”,九寨沟也因此成了一座聚集多种生物资源的宝库,它为不同类型的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同时,保存了不少地球上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物种。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以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斑羚、岩羊、绿尾虹雉、雉鹑、藏雪鸡、血雉等为特色,以红豆杉、独叶草、兰花、领春木及以花楸和槭树等组成原生态的植物群落。

  保护区及周边的居民主要是安多藏族支系。据史书记载,吐蕃王朝东征时,军队驻守在今松潘、九寨沟(南坪)、平武一带,后来他们就定居下来,成为“安多”藏族的一部分。九寨沟藏族崇拜白色,人们视黑白相间的大熊猫是神山的宠物,对其极为喜爱。

  更多信息请参阅保护区官网:http://www.jiuzhai.com/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传真:010-68597591 办公室电话:010-68597591
人与生物圈编辑部电话:010-68597516